近期在为一家企业开展组织体系改革时,一个核心争议点值得分享:当企业同时布局toB(企业客户)和toG(政府客户)的多元化业务时,市场拓展职能究竟该由单一部门集中管理,还是分散至多个业务部门独立运作?
这一问题的背后,是企业对“效率与风险”、“专业化与协同性”的深层博弈。
一、两种模式的优劣势对比
模式一:单一部门负责制——专业化背后的协同挑战
这种模式下,企业会设立独立的市场拓展部门,统一负责公司客户的开发维护。常见的直线职能制组织架构正是基于该种模式。
优 势:
品牌势能叠加:对外形象统一,避免多头对接造成的品牌认知混乱;
资源集约效应:商务谈判、客户资源、行业情报可集中管理,降低重复成本;
商务能力沉淀:销售团队专注于商务能力(如招投标策略、客户关系管理),形成方法论沉淀;
风险管控闭环:合同、交付、回款数据穿透式管理。
劣 势:
跨部门协作内耗:销售部门与交付部门需频繁协调,易出现“签单容易交付难”;
人才瓶颈:要求商务人员兼具技术方案解读能力,培养难度大;
权责模糊地带:项目亏损时销售与交付部门互相推诿成常态。
模式二:多部门负责制——高效交付下的权力制衡难题
该种模式下,公司会将市场团队按行业垂直划分或按业务横向划分为部门,每个部门配置有专属销售、售前和技术交付人员。事业部制的组织架构是该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优 势:
销售效率高:从签单到交付由同一团队负责,响应速度快;
专业纵向发展:业务部门内技术和商务人员协同研发;
目标易拆解和考核:各业务部门对利润直接负责,方便对业务部门进行考核。
劣 势:
廉洁风险:部门权力集中,易滋生腐败或“山头主义”;
资源重复投入:各团队独立搭建销售网络,可能导致客户覆盖重叠;
内部客户抢夺:各团队为抢夺客户关系,可能会截留项目关键信息。
二、如何选择?关键看企业基因与业务阶段
1. 单一部门制的适用场景
客户需求标准化高:如设备销售、常规服务类业务;
企业处于扩张期:需快速建立统一的品牌认知;
强中台支持:具备成熟的流程机制(如LTC流程),可化解销售与交付的协同矛盾。
2. 多部门制的适用场景
业务高度定制化:如EPC工程、PPP项目等复杂交付场景;
区域市场差异大:需本地化团队快速决策;
风险管控体系完善:有独立的审计、合规部门监督业务闭环。
三、没有最优架构,只有持续进化
组织架构的本质是“权力与责任的再分配”。华为“铁三角”模式证明:集中≠集权,分散≠无序,无论是集中还是分散,核心在于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同时确保后方弹药充足。
当您的交付团队开始抱怨“销售乱承诺”,或部门/事业部为抢资源互相拆台时,或许正是组织架构迭代的最佳契机。毕竟,最高明的组织设计,永远是为下一个战场准备的武器。
来源 |李艳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