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出:
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规定做法,制定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的措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拓展外贸新增长点,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大。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开展增值电信、生物技术、独资医院开放试点。加大单边开放力度,对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产品全面给予零关税待遇。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过境免签境内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入境旅游持续升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效显著,一批重大工程、民生项目稳步实施。
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强化源头治理和失信惩戒,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要“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到2024年底,深化提升行动70%的主体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任务都是“硬骨头”,高质量推进改革任务完成具有挑战性。两个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国有企业在“十五五”时期更好地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其中省级国资国企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机制或是今年该项工作的重头戏。
何为“高质量”完成改革任务?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当前国资国企正全力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依靠改革不断激活发展潜能。改革任务的推进要有利于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着眼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安全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推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生态构建,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看来,本轮改革剩余任务都不容易完成,“高质量”的内涵还包含了对通过改革提升企业财务绩效的要求。
从经营考核要求来看,2025年“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的总要求是“一增一稳四提升”,即利润总额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率保持总体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收现率同比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还对两项制度建设的推进节奏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作用的重要途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出,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从“建立”到“实施”,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认为,这体现了工作的连续性、一致性,也意味着今年这项操作性制度的必须落地。
“目前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着眼于三个方面,即按照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前瞻性未来产业。”胡迟表示,近年来,在这些方面,国资国企通过改革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刘兴国指出,无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还是打造新的增长点,落实“三个集中”的改革部署,都需要以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作为关键抓手,但在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因此,要想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朝着正确方向推进,需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投资约束与发展指引。在具体策略上,一方面可以借助产业政策和投资约束来提供指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考核来引导。
周丽莎认为,制度实施后,在重组整合方面,国资央企将继续开展新公司组建、推进专业化整合,并持续强化整合融合,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在投资方面,相关企业将继续在产业焕新、设备更新等方面发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倍增计划落地见效。通过加大调整优化力度、实现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更好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首次提出要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评价考核制度对国有企业经营运行具有导向作用。
专家认为,省级国资国企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机制或是今年的重头戏。2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圈定”的一系列重点工作中,就包括要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山东、四川、重庆、山西、贵州等多个省份都明确提出在2025年要推进相关工作落地。如山东提出“建立省属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机制,加强和改进企业薪酬管理,健全投资效益、投资安全保障机制”;四川省提出“探索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引导在重大科技攻关及成果产业化、重要产业备份、战略资源开发等方面勇担重任”;重庆要“深化市属重点国企功能定位和主责主业战略性调整,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机制”;贵州省则致力于“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和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机制”。
胡迟认为,两个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国有企业在“十五五”时期更好地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加有利于积极发挥国有经济的核心功能作用。
来源 | 新华社、证券时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